《台北星期天》是一部非常獨特的電影,在現階段的台灣影壇。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何蔚庭,他靠著日本、菲律賓和台灣的資金,和法國製片、印度編劇、美國攝影師、菲律賓演員,當然還有優秀的台灣演員與工作人員,一起拍出了一部描述兩名菲律賓外勞在台北城市遊走的輕鬆喜劇,不僅展現了台灣新導演望塵莫及的跨國合資合製能力,並且在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簡單形式中,織就了一個視野獨特、訊息豐富的多元文本,讓人驚艷之餘,還能回神擊掌叫好。
這部英文片名叫做「菲律賓星期天」的電影,描述兩名菲律賓外勞迪艾斯和馬諾奧在難得休假的星期天,到慣常聚集的中山北路一帶做禮拜、買東西、會情人、見朋友。在不甚順遂的各自遭遇後,他們撿到了一張被遺棄在街頭的紅色沙發。馬若奧說服迪艾斯和他一起將沙發從台北市搬回台北縣的工廠宿舍。他認為在結束辛勤工作的一天後,如果可以躺在沙發上,喝著沁涼的啤酒,看著天上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星星,該是宛若天堂一般的享受。於是,他們便搬著這張醒眼的紅色沙發,在台北的大街小巷展開了一段充滿趣味的街頭冒險。
戲稱自己也是外勞的何蔚庭,觀看台北的眼光自然迥異於他人。他在戲中安排迪艾斯和馬諾奧無端被捲入新聞事件中,習於大小事件都現場連線報導的電視台記者因而以一口連菲律賓人都聽不懂的英語,一路開著採訪車猛追著他們,最後則報導這兩名「印尼」外勞意外救了跳樓輕生的男子。這樣細微到位的幽默感,看在每日被喜愛捕風捉影、小題大作,並且毫不國際化的新聞疲勞轟炸的台灣觀眾眼中,很難不心領神會,噗哧一笑。
然而,讓這部影片增添一抹深邃迷人神韻的,還在片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人文關懷。當迪艾斯和馬諾奧在異鄉的台北遭遇挫折時,靜靜堆捲海浪的家鄉海灘,便以一種黑白畫面的光影,嵌入他們的腦海和畫面中,那是異鄉人的鄉愁;當迪艾斯和馬諾奧這兩名來自台灣社會最邊緣、最底層的外移勞工,為著在微風徐徐的天台上,躺在沙發上看星星的卑微夢想,堅持到底、毫不放棄時,一種超越國族、膚色與階級的感動,便慢慢從銀幕上擴散了開來。那是微小人物的微小心情和微小夢想所牽動而出的一種微小感動,自然真切,讓人動容。
這樣一部在電影製作上展現創作企圖與視野高度的電影,不該被亟欲和世界接軌的台灣社會忽略與漠視;這樣一部形式簡單、文本豐富,兼具商業娛樂價值與文化藝術內涵的電影,更不該被單一口味壟斷的電影市場排拒。《台北星期天》在電影製作路線上的拓展,和大幅翻轉台灣電影的狹隘定義,都在在領先和衝擊了現階段台灣電影創作者的格局與框架,十分值得支持與肯定,不看可惜。
※原文刊載於聯合學院好讀周報第54期。
留言列表